• 786213728/2021-00172
  • 二七区人民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 2021-02-03
  • 2021-02-04
2021年二七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二七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领导下,我们保持定力、听党指挥、果断行动、共克时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社会呈现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60.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其他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错综复杂的疫情面前,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号令于即时,全员上阵、全民战疫、全力以赴,采取最全面、最彻底、最严密的防控举措,管住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口“大门”,守牢小区、单位、商场“小门”,坚决筑牢疫情防控的“二七防线”,在一个枢纽地位突出、人流物流密集的中心城区,仅用1个月左右时间就阻断了疫情扩散蔓延,3个月左右时间实现了疫情零传播,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交出了一份饱含心血汗水的合格答卷。在第五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暨全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优秀案例交流会上,我区3个案例获评“全国优秀案例”并交流分享。

(二)抓实“六稳”“六保”工作,经济态势企稳向好

守住了“保”的底线。把保就业、保市场主体放在重要位置,完善“五个一”机制,常态化推进“三送一强”“一联三帮”活动,打好政策组合拳,累计帮扶企业3078家、解决用工5.58万人、减免税费8.4亿元、提供资金17.76亿元,仅用2个月时间就实现了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复工复产。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5万户,增长12.2%。新增城镇就业21164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粮食安全应急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完成7850吨储备粮轮库,布局27家粮食安全应急网点。

打开了“稳”的局面。扩大投资稳增长,260个重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470.1亿元,郑州丰捷创新科技园等65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3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0亿元,开工率、投资进度均位于全市前列。促进消费稳预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9.8亿元,启动“春的萌动”网上消费节,开展“指尖上的秀场”“豫见·二七美食”等系列活动,打造万达金街等36个特色街区,在醉美·夜郑州“十佳深夜好去处”评选中,我区3处夜消费场所进入榜单,其中樱桃沟景区位列榜首。打好稳外贸外资组合拳,新增备案登记外贸企业152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58亿美元,域外境内资金267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13.59亿元。

增强了“进”的动能。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新签约深国际北方区域总部综合物流港等12个主导产业项目,签约额达362亿元;引进3个超10亿元高质量项目。创新招商引资“云推介”模式,金茂集团、招商蛇口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凤湖智能新区。成功入选全国建制县区化债试点;发行政府债券7.2亿元,申报创新型五大领域专项债券43亿元,市内五区排名第一。土地运作科学有序,完成征收、收储2152亩,供应31宗、1778亩。

   厚植了“蓄”的优势。强化创新驱动,成功承办2020“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月赛,新增省市级创新创业载体5家、科技型企业85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认定重点实验室11家、工程技术中心8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5.68亿元,二七双创平台、豫乾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被认定为“河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航海科创基地被认定为“河南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梳理出免提交工商营业执照的高频事项136个,117个事项可容缺受理。加快5G智能办事大厅建设,实现1054个事项“一次不用跑”、535个事项“即来即办”、153个事项“一证通办”。二七商圈“企业慧服务”和“二七区政务畅通日”获评全市政务服务精品案例。累计受理各类审批及服务事项120余万件,服务群众140万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9.62%。事业单位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圆满完成。国有企业改革迈出关键步伐,成功搭建“1+5+N”运作模式,项目建设、资金运作、市场化运行取得初步成效。

(三)围绕产业升级、产城融合,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产城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基础配套、公共服务、运营管理升级,加强项目建设、企业扶持,实施“亩均论英雄”,功能承载能力和产城融合水平大幅提升。二七特色商业区全年完成总营业收入175亿元、税收收入11.9亿元,蝉联河南省五星级服务业两区。马寨产业集聚区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和企业技术革新,顶津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智能车间”、花花牛等9家企业入选“智能化改造示范企业”、京华制管等3家企业荣获“郑州市领军型企业”,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二七新区统筹推进64个重大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是全区产业发展主战场和经济核心增长极,位于全市组团新区前列。樱桃沟景区围绕“西美示范”促进“三生融合”发展,荣获“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钓鱼沟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袁河社区获评“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樱桃沟社区入选“全国重点文化旅游村”。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坚持以产为基,把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端商贸、文旅康养、科技服务、现代制造四大产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百年德化历史文化片区、建业足球小镇、二七华侨城等一批主导产业项目焕发强劲活力。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9.9亿元,增长31.6%,科技对经济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完成115.6亿元,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达3.43亿美元,楼宇(总部)经济实现税收14.35亿元。

核心板块活力初显。二七商圈板块“1+6”规划体系初见成果,36个重大项目、15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二七广场隧道全面开工,德化步行街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街区形态风貌大幅提升。凤湖智能新区板块7条7.5公里道路建成通车,完成16万平方米热力覆盖和4.4公里综合管廊、5.5公里燃气管网建设,中原数字经济科创园等项目落地开工,城市功能区初具规模。健康产业板块城市设计已通过专家评审会审查,成功引进海创园、奥克斯医养康复产业园等5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华侨城文旅板块内河南工艺美术馆、省曲剧话剧艺术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金水河源生态修复工程一期景观示范区等工程形象初显。总部经济板块内绿地滨湖国际城部分商务楼宇已投入运营,入驻企业900多家,盛润运河城国际广场项目开工建设。建业文旅小镇板块内北欧智乐园、足球公园等项目深受群众喜爱,获评“郑州市首届十佳地标打卡地”。

(四)聚焦“中优典范”“西美示范”,城区魅力日益彰显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三项工程一项管理”有序推进,“一环十横十纵”道路综合改造一期3条道路全面完工,17条支线路网改造加快推进。以“一拆五改三增加”为重点,完成236个老旧小区改造,拆除1645处违法建筑,腾退3.1万平方米小区公共空间;新建13座休闲广场、56个口袋花园,惠及居民4万余户,涌现了祥云里、金祥花园等一批亮点小区。打造8个城乡接合部改造提升亮点,135个配套工程项目完工。“大城管”体系初步确立,建成8个美丽街区,“三路一园”项目获评“城市家具国家标准研制试点项目”;创建120条优秀以上道路,完成7.3万平方米道路修整、5.9万米架空线入地,拆除651处施工围挡、812处大型户外广告,整治1064处“住改商”。全域基本实现道路环卫市场化物业化,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5%以上。

功能承载力大幅增强。新开工刘胡垌三期等5个约80万平方米安置区项目,张寨等5个约100万平方米安置房实现回迁,网签14832套。积极做好轨道交通等重点市政工程协调服务,保障了四环快速路等一批项目顺利通车。大力推进130条218公里市政道路建设,杏贾路等30条道路建成通车。椰风路、景中路地下综合管廊和罗沟变电站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投用。新建1个大型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分拣中心、4座环卫中转站、13座公厕,新增9264个公共停车泊位,设置9290个夜间限时停车泊位。

生态环境成效凸显。污染治理取得积极成效,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目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20,PM2.5年均浓度51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7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41天,市内八区排名第一。全面落实“河长制”,扎实开展“三清一改”行动,辖区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土壤污染防治与危废治理工作有序推进。主动融入黄河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新建2个综合性公园、30个微公园游园,完成京广路南延生态廊道、30公里林业绿道、陇海铁路沿线、高速互通立交及出入市口绿化提升等28个生态项目,新增绿化面积280万平方米。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紧盯“村庄美、生态美、产业美、治理美、素质美”进行深度治理,全力推进4个美丽片区、9个美丽产业项目、15个美丽生态项目、2条美丽河道、9条美丽道路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育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的达30个村。西岗建筑体验园、沉浸式夜游灯光秀、创客基地、电商直播基地等形成品牌特色效应,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2.1万人。

(五)积极回应群众期盼,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全力以赴保民生,压减一般性支出2707万元,民生领域累计支出3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4.3%。

民生保障全面兜底。全面落实低保、困难救助、大病救助等基础保障政策,兜牢民生底线。加大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9亿元,惠及2.5万人次。受理公租房保障家庭申请2160户,分配公共租赁住房4175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新开工972套,基本建成4574套。持续深化4家区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按国家标准参与“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建设,改建提升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4家健康小屋,完成脑卒中筛查4010人、肺癌筛查4000人。加强中医药推广创新,蝉联“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新开工21个养老服务设施项目,升级5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累计发放高龄津贴1964.8万元、惠及1.47万人,养老服务保障更加有力。

社会事业提质扩面。新改扩建14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44场、“戏曲进校园进乡村”78场、公益演出259场,在全市率先建成“郑好看”小剧场。新建16条健身路径、3个健身活动中心、2个多功能运动场,社区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经验被全国推广,全省部分退役士兵社保补缴收官工作现场观摩会在我区召开。新投用中小学、幼儿园14所,新增优质学位1.04万个,中小学午餐供餐、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组建陇西小学等14个名校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壮大。做好全面两孩政策配套服务,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作为河南省唯一县(市、区)入选全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试点。大力实施“儿童之家”“绿城妈妈”等16类117个“温暖二七”项目,受益群众31.5万人,荣获中华慈善品牌项目、省“99公益日”先进单位、市“精准扶贫慈善先进单位”等荣誉,“慈善+新零售”模式在全省推广。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六清”行动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落实信访稳定“十大机制”,重要时期实现零集访、零非访。统筹各类风险排查化解,非法集资、问题楼盘有序化解,生产安全、食品安全持续加强。积极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成功创建国家级社区6个、省级8个、市级9个。全市智慧社区建设、双重预防体系、社区治理等现场观摩会在我区召开。

同时,我们努力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意识形态责任,自觉接受监察监督,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认真做好中央、省委巡视及国务院大督查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自觉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27件,办复率100%,满意率100%。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办复行政复议案件143起。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办理依申请公开信息223件,办复率100%。加大重点领域审计监督,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国防动员、双拥工作、民兵预备役建设持续深化,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外事侨务、地方志、粮食、人防、档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标志着我区“十三五”主要任务圆满完成。回顾“十三五”,我们既经历了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上升期,也经受了形势复杂、矛盾交织的困难期,奋进从未止步,克难从不懈怠。过去的五年,面对各种复杂形势和困难局面,我们凝心聚力、务实重干、开拓创新,办成了一批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要事,办好了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好事实事,谱写了“三个二七”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五年来,区域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020年完成760.2亿元,是2015年的1.64倍;累计运作重大项目570个、完成投资2300亿元;经济总量、财政实力和群众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大幅提升。连续4年荣获全市综合考核工作优秀单位,连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创新创业、绿色发展”4个百强区,进入首批“胡润2020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

——五年来,经济结构加速优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始终专注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十二五”末“三大产业”,升级为“四大产业”为主,配套产业链条完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累计引进96个龙头产业项目、签约额2840亿元。产业园区持续出形象、上水平,形成了“四区联动、六核协同、多点支撑”的产业布局体系。

——五年来,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乡形象焕然一新。始终以绣花功夫、工匠精神建设管理城市。统筹地上地下,新建53条道路、通车里程达56.5公里,带动了一批水电气暖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深化“路长制”、城市“双改”、“大城管”,创新了智慧城管、智慧停车、城市物业等模式,唱响了“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品牌;建成开放馨悦园等126个公园游园,公园绿地面积达1400公顷。治霾治水治土打出组合拳,水更清、城更绿、空气越来越清新,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双统筹”经验被全国推广,连续3年荣获全市“生态建设优秀集体”,连续5年荣获全市“大气污染防治优秀单位”,尖岗水库获评全国首批“最美水站”,“田园二七”荣获美丽中国建设优秀案例。

——五年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大幅改善。财政在民生领域年均投入70%以上,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均衡、共享、全覆盖。新增城镇就业超10万人,建成保障性住房19619套、中小学幼儿园39所、安置房1279万平方米,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便民生活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温暖二七”荣获中华慈善大奖、中国慈善年度推动者,在全国连续4次作经验交流。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百万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干部群众和各位投资者、建设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机构以及驻区部队、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区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疫情防控形势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产业层次不高,不少仍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创新能力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城市综合承载力亟待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滞后,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环境污染治理、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方面,与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有待增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35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区深度融入国家黄河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深入落实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部署,深化推进“三个二七”,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新城区”极为关键的五年。区政府根据《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草案),已印发大会,请予审议。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是: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新城区风貌全面展现、功能全面形成、站位全面确立,基本实现“三化五区”建设目标。“三化”:现代化。经济实力进入国内市辖区第一方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区域城市管理措施和公共服务标准基本与国际接轨,经济外向度进入全国城市区先进行列。生态化。现代城市风貌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田园二七。“五区”:建成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高端商贸引领区、全国城市复兴典范郑州核心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文化传承繁荣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西美”示范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治理标杆区。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郑州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数字化为基础,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新城区”总目标,突出“中优典范”“西美示范”要求,进一步聚焦“六大核心板块”,持续深化“品质二七、田园二七、温暖二七”建设,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更加彰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开放之美、和谐之美,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郑州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是: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二七发展条件,以建成“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新城区”为总目标,到“十四五”末,城区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形成二七特色现代化绿色经济体系,在郑州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一是综合实力更强。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基础上,实现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产业体系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走在全市前列。二是城区功能更优。提升老城区品质、壮大新城区实力、激活田园区潜力,塑造国际化城区风貌;城区基础设施承载力大幅提高,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区品牌形象基本确立,城区人文色彩和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城区品味显著提升。三是城乡环境更美。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更精美,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市前列。诗画二七、美丽二七基本建成,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四是文明风貌更好。“二七精神”所代表的红色文化传承弘扬,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二七文化焕发新活力,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充分彰显。五是治理水平更高。依法治区迈出坚实步伐,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基层基础更加稳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安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六是民生福祉更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一致,低收入群体增收成果巩固拓展,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明显扩大,人民殷实感明显增强。人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康二七基本实现,人民舒适感明显增强。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在公共服务现代化方面走在全市前列,人民安全感明显增强。

空间布局:结合郑州“中优”“西美”功能布局,突出城区功能优化和承载要求,统筹优化城区空间资源,加快构建“四区联动、六核协同、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四区联动”:就是二七新区、二七特色商业区、马寨产城融合示范区和樱桃沟西美示范区,围绕全域发展理念,推动四区联动融合发展。“六核协同”:就是二七商圈板块、健康产业板块、华侨城文旅板块、总部经济板块、凤湖智能新区板块、足球小镇板块,合力成为“十四五”时期二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城区品质提升的突破点。“多点支撑”:就是打造丝路网红大厦新经济中心、万达现代商贸服务中心、河医医疗服务中心、海为科创中心、古玩城文化交易中心、瑞光文创中心、中部电子商务中心、正商城楼宇经济培育中心、中原路5G科技服务中心等多个支撑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突出抓好九个方面工作:一是畅通内外循环,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大改革激活力,构建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受益的体制机制,努力成为营商环境最优区、市场机制最活区、改革探索领跑区。以大开放树形象,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以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展现新担当,为郑州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枢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探索路径、争做示范。二是聚焦品质提升,打造城市复兴典范。站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大局,突出“中优典范”“西美示范”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新城区”的奋斗目标,以“品质二七”统揽城区发展全局,加快推进城区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管理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区。三是突出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三链”协同融合,在开放招商上创新突破,在项目载体上提质增效,在营商环境上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载体平台与产业结合的紧密度,努力构建品质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形成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新格局。四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坚持创新全局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城市核心功能来打造,全面落实“四个面向”发展要求,构筑平台载体、集聚科创资源、完善创新生态,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完善创新链,全面融入国家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建成特色突出、充满活力、创新高效、效益突出的创新型城区,为二七现代化强区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五是建设“田园二七”,塑造郑州“西美示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田园二七”建设为统揽,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使绿色成为二七发展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诗画二七、美丽二七。六是弘扬“二七精神”,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二七文化复兴为主线,突出红色文化与商业文化,做好文化惠民与精神文明创建,全面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打造思想高地、文明高地、文化高地。七是打好温暖品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抓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让“温暖二七”持续升温,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八是维护和谐稳定,创建城区社会治理新标杆。统筹发展与安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二七。九是加强实施保障,向新百年目标奋进。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十四五”规划纲要描绘了宏伟蓝图,将成为区政府未来五年的重要施政依据。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百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二七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三、2021年重点工作

今年我们将喜迎建党100周年,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首战之年、开局之年。开局要有新气象,起步要有新作为。全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并举,构建更具活力的区域科创中心

推进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政策优势,按照“四区联动、六核协同、多点支撑”和“4+N”产业布局体系,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引进扶持培育一批创新载体。发挥二七科创中心等平台作用,支持中物科技园、郑投科技创新园、新大方重工等企业融入国家和省市实验室体系,争取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在二七布局,力争全区研发平台达到170家以上。支持U创港、瑞光创意产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发挥示范作用,力争全区“双创”载体总数达到20家以上、在孵企业500家以上。加快打造航海路等“双创”街区,发展科技创新、总部经济、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与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平台、科创投资机构深度对接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企业实施技术革新、智能改造和产品研发,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120家、科技型企业39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6.5亿元以上。

引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落实“黄河人才计划”,完善人才激励、平台建设、引育机制、服务配套等“1+N”政策体系,集成办好人才引进“一件事”。完善以引平台、引技术、引科研机构、引科创基金为主的人才引育机制,推进“人才+资本+场景”体系建设,研究相关配套扶持政策,确保人才能落地、留得住、发展好。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加强与三大运营商合作,加大5G网络、大数据等布局应用,建设全域可视化、运行智慧化、治理数字化的区级“城市大脑”运营中心,覆盖教育、医疗、城管、出行、安全、政务服务等各领域,让科技改变生活。鼓励各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展工作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9%、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件。

(二)坚持转型升级和补链强链并举,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突出食品制造、装备制造产业强链补链,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关联企业落户,推动制造业向新产品研发、行业物流、食品会展方向发展,力争新签约2个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依托“园中园”引进25个高品质二次招商项目。大力实施“新技改”工程,支持花花牛、顶益食品等打造数据智能工厂,鼓励灏宇纸品、华中食品等建设智能车间,力争完成5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

优化高端商贸业布局。统筹华润万象城二期等高端商贸项目,布局建设新零售示范街区,打造时尚化、国际化商业中心、消费中心;抓好大学路航海路商业次中心、航海路嵩山路、大学路南三环等一批特色街区建设,构建多中心、广集聚、网络状的商业新格局。融入“网上丝绸之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力争电子商务成交额增长10%以上。盘活楼宇资源,瞄准结算中心、物流中心、区域总部开展楼宇招商,壮大楼宇(总部)经济规模。

实现科技服务业融合发展。协同优化产业链和提升创新链,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大力发展5G大数据服务,重点推进中原路5G科技服务中心、马寨产业集聚区5G新基建,升级通信产业信息基础网络,力争年底前开通45座基站、135个扇区;加快郑投科技创新园、优碧科技海创园等项目运作,推进华润智慧创新城、深国际北方区域总部智慧港等项目建设,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服务产业集群。

做强文旅康养业品牌效益。围绕“全域旅游”,打好基础设施、交通组织、生态环境、资源导入“组合拳”,提升红色游、购物游、休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做优百年德化步行街、樱桃沟国家4A级景区、足球小镇等文旅街区服务体验,加快二七华侨城、西岗建筑艺术体验园、长安古寨民宿等项目建设,扩大优质生态文化旅游供给,力争全年接待游客420万人以上,旅游收入增长5%以上;依托万科健康养老产业园、中欧健康产业城等项目,引导高端医疗、临床服务、健康养老等行业发展,打造郑州市民休闲旅游康养首选地,做强“西美示范”品牌。

(三)坚持扩大内需和内外循环并举,培育更为强劲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聚焦“两新一重”、核心板块建设等重点领域,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充实调整2021年和“十四五”重大项目库总量和质量。以“四比四看”为抓手,严格落实“三专四通”“三定四推五落实”项目推进机制,抓好270个总投资2848.3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477亿元以上。继续实行“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畅通重点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联审联批事项办结率达100%。

加快消费扩容提质。开展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消费促进月等活动。创新消费产品、消费场景、消费方式,依托丝路网红大厦、丝路直播电商产业联盟等平台,发展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两店”经济。优化夜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持续提升樱桃沟景区、二七万达等夜消费潜力。深入推进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建设,力争新建及提升改造智慧化菜市场2家,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深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加快发展农村电商。

提升开放招商质效。创新使用平台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瞄准“头部企业”,常态化开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招商,以6个核心板块和4个产业园区为载体,力争引进2个10亿元以上高质量项目。深化对外开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全球跨境电商大会等平台全方位推介展示二七,挖掘合作潜力。依托二七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优势,引导新大方重工发挥技术优势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基建项目合作,支持致欧跨境电商、名扬窗饰等外向型企业延伸海外市场,鼓励康师傅、华润等增资扩产,引进1—2家品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打造外向型经济“增长极”。提升承接沿海发达区域产业转移实效,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扩大新优势。

(四)坚持板块协调和提质更新并举,塑造更高能级的现代化城乡格局

突出二七商圈“一号工程”。加快完善专项规划设计,全面推进二七商圈城市复兴一期工程“125N”行动计划,力争年内二七广场隧道项目建设主体完工,启动二七广场周边商城大厦、百年德化等8栋商务楼宇建筑外立面改造,启动二七广场及二七路等5条景观大道建设。按照“最中原·郑中心”的定位,加快推进德化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加快业态更新,招引高端消费品牌、奢侈品牌入驻周边商场,抓好普乐天地等产业项目招商,激活商圈人气商气,努力打造全国城市复兴典范郑州核心展示区。

加快推进核心板块建设。按照“一年起步、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基本成型”目标,坚持基础设施、主体功能先行,加快产业规划、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全力做好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导入、景观提升、智慧城市和重点项目运作,力争二七商圈、凤湖智能新区、足球小镇3个板块年底前彰显魅力形象。加快金水河源生态修复、河南工艺美术馆、省曲剧话剧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确保华侨城板块初见成效。推进健康板块内仲景医药物流产业园、二七体育中心等项目年底前实质性开工建设。抓好总部经济板块内盛润运河城国际广场建设,深度谋划运作二七新双塔等项目,完善楼宇招商政策措施,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区域总部、结算中心落户。

加大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安置区建设进度和品质,确保齐礼阎等6个项目140万平方米安置房开工,大田垌等8个项目150万平方米安置房回迁,完成黄岗寺等8000套安置房网签。持续提升城市枢纽能级,全力推进渠南路等61条市政道路建设、大同路等17条城市道路改造,力争年底建成通车30条。实施“断头路”打通工程,紧盯41条“断头路”攻坚任务,统筹实施上改下、管线迁改等各项工程,争取今年打通14条,畅通城市道路“微循环”体系。突出基础设施“一张网”“一体化”建设和运营,加快500千伏嵩郑线迁改工程、自来水2号加压泵站、同德路燃气调压站等项目建设,确保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推进“轨道”上的都市建设,坚持TOD发展模式,统筹推进轨道交通6号线建设,加强轨道交通7号线大学路沿线8个站点及郑大一附院站点现场分析,紧盯K1、K2和10号线东延三线换乘点选址,强化轨道交通站点与核心板块的联动发展,打造成为交通节点、发展支点、城市亮点。

继续深化“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以精细标准推进城市道路综合改造,确保完成“一环十横十纵”二期、三期6条道路综合改造。以精心设计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坚持“一拆五改三增加”,力争年底前完成248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推动无主管楼院“红色物业”全覆盖。以精美效果推进城乡接合部综合改造,高标准推进“治本”项目,常态化监管“治标”工作,持续抓好“三个问题清零”“六个专项治理”,确保散乱污企业、违法建筑、黑臭水体、垃圾乱堆乱放全部实现动态清零。以精品理念完善“大城管”体系,开展十大专项行动,试点先行推动“物业城市”,推进“四化”常态管理,消除“乱停车”等城市管理乱象,打造123条精品道路;完成1.7万平方米道路中小修;新建6500个公共停车泊位。

(五)坚持乡村振兴和生态治理并举,塑造更具魅力的美丽田园风貌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引领、整体提升、彰显特色,力争通过1—2年的时间,高质量打造申河等4个精品村,袁河等4个示范村,尖岗等6个规范村,规划3—4条精品旅游线路,初步形成美丽乡村组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立农房翻建“带图审批”制度,同步改善乡村大环境和居民生活小环境,塑造乡村“全域美”格局。

构建生态系统屏障。加快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水晶城文化公园等“一园一廊一路”、右江路生态廊道等“一廊五园”建设,加快芦村河遗址公园、先锋创意城市公园建设,力争新建16个公园游园,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以上,擦亮“西美”底色、筑牢“大生态”格局。

统筹推进污染防治和节能降碳。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实施重点治污工程,研究制定我区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在抓好重点企业、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等治标工作的同时,以更大力度调整产业、能源、交通、用地结构,确保完成PM2.5、PM10等目标任务。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深入开展“清四乱”“三污一净”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改善“四河两库一渠”水生态环境。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抓好侯寨垃圾综合处理场迁建和生态修复,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污染突出问题。

(六)坚持改革赋能和环境支撑并举,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发展环境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开展集中盘活存量土地攻坚行动,全力推进新型产业供地、“亩均论英雄”评估、“标准地”供应、带“施工图”出让等用地制度改革,力争全年供地1600亩以上。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为抓手,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细化我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全面整合业务同类、资产同质企业,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分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代建机制。巩固扩大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持续深化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统计等其他领域改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效能提升年”行动,以“一件事”为牵引,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推行跨省通办、异地可办、免申即享,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以“一事件”为牵引,抓好“一网统管、依法处置”改革。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区城市运营中心、智慧化政务服务分厅、智慧城管、智慧社区试点、经济运行分析平台、数字二七产业生态联盟等项目建设,以更大力度打通数据、整合资源。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21项措施,不断提升全区营商环境整体水平。

持续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化“一联三帮”“三送一强”行动,进一步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各项减税降费让利政策。培育和助推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对各产业园区内闲置厂房、存量资源进行整合,新建一批以“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为鲜明特征的小微企业园,推进“10+3”建设计划,力争年底前竣工3个、新开工4个、摘牌3个、储备3个。研究出台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具体政策,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抢抓企业上市注册制机遇,设立企业上市首席服务官,提供全流程服务,做好华中食品、灏宇纸品等企业上市辅导,力争名扬窗饰、新大方重工等4个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有序上市。落实民营经济“两个健康”行动,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七)坚持民生兜底和普惠共享并举,创造更加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统筹“人、物、城、乡”同查同防,压实“四方责任”,织密织牢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加强口岸入境、进口商品、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管控,强化重点人群排查管理和防控物资储备,有序推进新冠疫苗分批接种。完善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和防控救治体系,全力做到境外输入病例零传播、重点高危群体零失控、医疗机构内部零交叉、隔离酒店人员零感染、冷链食品检测零遗漏。

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坚持把更多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农民工、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问题,力争新增城镇就业1.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以“温暖二七”三年行动为抓手,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增强低保兜底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市区两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项目、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建设。持续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事业。坚持“房住不炒”,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后期管理,规范长租房市场秩序,持续提升住房服务水平。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办好二七“美好教育”,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7所,新增学位4860个。持续普及优化午餐供餐和课后延时服务,巩固消除大班额成果,逐步完成中小学校医务室及校医配备,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领域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健康城区建设,新建9家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农村卫生室(所)规范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80%。持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深化“四医联动”改革;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成我区国家卫生城市指标测评任务。建设体育强区,加快推进“一场一馆”和郑西高铁桥老年体育公园,着力打造“十分钟健身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推动“戏曲进校园”“全民阅读”等文化惠民工程,力争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达标,加快区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建成开放芦村河遗址生态文化公园、郑州澍青医学博物馆及郑州市朝奉汇典当商俗博物馆。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严格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步化解存量,严防非法集资、问题楼盘、拆迁安置等6个重点领域风险叠加累积,确保信访突出问题有效化解。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切实保障“三保”支出。健全城乡社区管理服务机制,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抓好消防、城乡建设、道路交通、危化等十个领域集中整治攻坚。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开展,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宁、人民安定。

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行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深化双拥共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强化统计工作,做好国民经济核算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抓好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地方志、档案等工作。

各位代表!全区人民的重托庄严而神圣,政府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我们将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坚持忠诚为政。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扛稳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强化制度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区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始终坚持实干勤政。不断深化作风建设,推行清单管理、目标管理、闭环管理,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改进文风会风,为基层减负。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持续开展调查研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盼。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为、善为、有为者撑腰,让激流勇进、实干担当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法治中国建设规划,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坚决执行区委决策部署。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社会、舆论监督,加大审计监督和监察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切实增强监督效能。始终坚持廉洁从政。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压实“一岗双责”,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政府系统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严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以清正廉洁形象取信于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真抓实干,高质量打造“三个二七”,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新城区,在“十四五”新征程中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主办单位:二七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政通路85号 邮编: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