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6213728/2023-00012
  • 二七区人民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 2023-02-27
  • 2023-03-07
2023年二七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极不平凡、极具挑战。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郑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克服疫情反复冲击、经济下行和风险叠加等超预期因素考验,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与全区人民携手共进、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一)全力稳住经济大盘。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85.6亿元,总量市内六区第二,增速市内六区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7亿元。有效投资不断扩大。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三个一批”项目综合评价全市第一,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均达100%。统筹推进37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87.3亿元;4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101.9%。用好专项债券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新增发行债券15.4亿元,申报发行额度市内六区第一。积极保障项目用地需求,持续加强土地运作,完成土地上报533.6亩,征收、收储1896.2亩,供应1578亩。招商引资强力推进。围绕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常态化开展重点区域招商,新签约特飞科技中原区域总部基地等20个项目,签约额450.7亿元,“125”招商计划完成率100%。梳理推介42.8万平方米商务商业闲置资源,对接22家行业头部企业,新落地比亚迪工厂店等15家优质企业。培育正岩建设集团等4家市级总部企业、25栋纳税超千万商务楼宇。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引进域外境内资金98.5亿元,进出口总额完成24.6亿元。助企纾困精准有力。落实国家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统筹万人助万企“八个深化”,出台惠企政策三十条、中小企业纾困帮扶等若干政策,实现对全区719家“四上”企业、90个项目单位分包服务全覆盖,累计解决问题478个。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29.9亿元、个转企130户,为97家企业发放奖励扶持资金803万元、500余家企业减免房租3164.5万元,实现惠企政策“应上尽上”“应享尽享”“免申即享”。抓好双线嵌合机制,筛选143家企业(项目)纳入“四保”白名单,实现了应急状态下重点企业不停产、重大项目不停工。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传统产业优势再造、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加快推进119个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72.7亿元,做强产业发展引擎。现代商贸业提质增效。统筹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区建设,深化二七商圈城市复兴,积极实施“提质一批、升级一批、引进一批、振兴一批”,德化步行街入选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华润万象城位居全市商业类“十大消费集聚区”榜首。二七广场及周边建筑外立面改造等六大类47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6亿元。电商产业快速发展,培育省级电商示范基地(企业)12家,省市级跨境电商示范基地2家,跨境电商交易额达5.7亿美元,同比增长26.5%。郑投科技创新园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致欧家居成为全省第一家本土跨境电商上市企业,实现全省“独角兽”企业“零突破”。现代制造业培优培强。推动深国际等48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16.8亿元的康师傅饮品中原区域总部等3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20.5亿元的名扬窗饰、丰捷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3.9亿元的郑州顶益新增生产线等15个技改项目达产运营。郑投等8个小微企业园累计吸纳企业305家,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新纳入省级智能制造项目库企业2家。中物科技园、灏宇产业园等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文旅康养业大力发展。河南工艺美术交流中心、省曲剧话剧艺术传承中心等文化项目开工建设。统筹“乡村振兴+美丽乡村+恢复提升”,建业足球小镇等18个文旅项目加快推进,樱桃沟社区、申河社区等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初见成效,樱桃沟管委会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积极培育健康医疗、智慧养老等产业,加快推进仲景医药健康产业园等13个项目建设,精准对接联东U谷·二七生命健康产业园、东方医院健康养老宜居综合体等20余家企业实现落地。

(三)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总投资849.4亿元的二七广场及周边地区、二七南部城区等6个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投资162.4亿元。在建市政道路75条、121.9公里,打通“断头路”3条,完成汝河路等14条支线路网改造。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505个,全区3070个道路停车泊位和267个经营性停车场数据接入市级智慧平台。城市管理更加精细。高标准建成投用“数智二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1+1+6”方案,入地改造架空通信线缆34.3公里、治理窨井盖6559座、拆除违法建设387处21.1万平方米、整治施工围挡331处44.6万平方米,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8%以上。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整治百日行动,累计加装12万户燃气安全装置。深化“物业城市”建设,辖区三环内办事处及马寨镇418个路段、1052万平方米环卫作业实现专业化、标准化管理。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统筹污染防治和碳达峰工作,空气质量年综合指数4.69,优良天数230天,超出全市平均天数8天,PM10、PM2.5等主要指标明显下降,五次月考核全市第一。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三污一净”专项行动,累计巡河1.3万次。新增绿地面积26.1万平方米,新建综合性公园3个、微公园2个。土地安全利用率稳定保持100%。

(四)加速释放改革创新动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深化“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121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即办件达726件、位居市内五区第一。全年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111万件、服务群众166万人次,满意率100%。新增市场主体2.9万户。在全省营商环境考评中被评为先进市辖区,其中“获得信贷指标”考核位列全省54个市辖区第一。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二七经开区按照“整合、扩区、调规、改制”总要求,以“三化三制”“管委会+公司”为重点,统筹推进改革各项任务。高标准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划定城镇开发边界90.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8.3%。精准衔接省市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和功能布局,规划产业用地占城镇用地比例由5.7%提高到8.8%。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事业单位、财税、科技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力度加大。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7家、后备企业入库69家;新增市级科技型企业8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393家;新增省级研发平台15家。郑投科技创新园众创空间获省级众创空间认定。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23.9亿元,同比增长18.1%,投入强度3.04%,全市排名第三。技术合同成交额28.9亿元,同比增长107.2%。实施《二七区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资助实施细则》等相关人才政策,不断优化人才引育环境。开展第二届“二七英才”评选奖励,持续办好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72项,有效激发本土人才创新活力。

(五)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新增城镇就业1.99万人。“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强力推进,新增技能人才4.89万人、高技能人才1.39万人。养老事业大力发展。聚焦服务网络、服务力量、服务内容、服务延伸“四个关键”,确定郑大五附院为区老年健康管理中心,推动医养联合体试点工作。累计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35个,改造690户家庭养老床位,实现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累计为1.5万名老人发放高龄津贴2126万元。桐树洼社区入选河南省首批乡村康养示范村。美好教育全面推进。深化“多元投资、市场运作”建校机制,大力推进汝河路小学南溪路校区等17所中小学校项目建设。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7440个,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14所、覆盖率达94.5%。深化“一校多区”“名校托管”等办学模式,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不同类型教育集团达41个,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社会保障更加健全。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救助资金2188万元。分配公租房3282套。“慈善日”暨“99公益日”活动公众线上筹款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建立全国首个“幸福家园”爱心驿站,入选全国首批“幸福家园”示范县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累计为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优待金2422.8万元,5篇工作经验被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收录、在全国印发推广。成功实现省双拥模范区“三连冠”、市双拥模范区“八连冠”。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全区18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和14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全达标,并对群众免费开放。32个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在“郑州文旅云”平台上线,累计发布公共文化活动363场(次)。文明城市创建质量全市领先,道德模范入选人数和层级位列全市第一。

(六)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灾后重建高质推进。总投资20.3亿元的358个灾后重建和能力提升项目完工355个。“一库一案”整治中小型水库,金水河综合整治工程二七段加快推进。建立健全“1+14”扁平化实体化实战化指挥体系,构建完成“1+3+X”应急预案体系和525人的安全劝导、灾害信息、应急管理网络,新建4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54处防汛紧急避险点,组建整合4081人的应急救援队伍。疫情防控高效统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强化基层防疫网格力量,疫苗接种覆盖99.4万人,60岁以上老人接种率99.4%,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全区所有高危行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立双重预防体系。聚焦消防隐患、建筑房屋、施工工地等重点领域开展拉网式排查,累计检查企业、单位、门店等1.4万家,整改隐患2.6万条。加强食药监管和市场保供。17家农贸市场、11家大中型商超、1家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食用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验收。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三个下降”。“保交楼”及安置房建设强力推进。用好保交楼“4+1”模式,落实支持资金15.8亿元,18个“保交楼”项目实质性复工率100%。新开工安置房291万平方米,基本建成100万平方米,网签安置房4719套,通过建设回迁、盘活经适房等方式,新解决2546户10181人首套房安置问题。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深化“平安二七”建设,统筹推进“六防六促”等专项行动,坚持四治融合,抓好“三零”单位创建、“一村一品”等十件事。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经验入选河南省年度基层治理创新案例。深入开展依法治区、公共法律服务等重点工作,成立区级矛盾排查调解中心,成功调解群众各类纠纷案件4559件,矛盾预警排查处置工作全市第二。上级交办案件化解率100%。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及全国两会等重要节点信访维稳工作。

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向区委报告,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党史学习教育、“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重点工作跟踪审计常态化,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推动宗教治理由治标向治本深化。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残疾人保障等事业健康发展。军民融合、双拥共建、兵员征集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持续深化,民兵预备役队伍为地方发展作出新贡献。机关事务、地方志、统计、粮食、人防、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变化有目共睹,成就凝聚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二七区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清醒认识到,去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未及预期,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部分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仍有不少困难。产业提质和动能转换还需加速,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不足,科技含金量高、带动性强的高能级产业项目还不多。安置房、问题楼盘等领域任务艰巨。民生改善还有短板弱项。抓落实的狠劲韧劲还不够,一些干部斗争精神、担当精神、法治精神有待增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加大力度解决。

二、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奋力开启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好二七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特殊而重大。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区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坚持现代服务业立区、科技型工业强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提速提质,奋力开启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好二七新征程,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指标完成国家、省、市下达任务。

三、2023年工作安排

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稳定经济运行,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加快提振市场信心。认真落实河南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90条、郑州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等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深化“免申即享”工作,开展“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活动,确保政策精准实施、直达快享。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入驻“郑好融”平台,大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常态化开展“四项对接”。聚焦稳定就业、保供稳价等群众关注的重点,通过发放多元化的消费补贴、提供便利化的信贷支持、拓宽更多的增收渠道等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广大群众愿消费能消费、愿创业敢创业。进一步营造好的市场前景、好的供给关系、好的营商环境和好的市场氛围,增强政策公开、透明和可预期性,让国内外市场、大中小企业选择二七、投资二七、深耕二七。

大力促进消费增长。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积极开展各类促销活动,落实好省市系列节日期间消费券返还等优惠政策,组织好“醉美·夜郑州”“金九银十”促消费等活动,充分释放消费需求,促进商贸、餐饮、住宿、文旅等行业焕发活力。提质升级二七商圈、二七万达、升龙广场、橄榄城都市广场等区域的多元化消费业态,发展“首店经济”“网红经济”“品牌经济”,打造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场景,推动德化步行街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步行街。千方百计拉动建业足球小镇等重点区域的人流客流,深度发掘“郑州樱桃节”等旅游节庆的品牌效应,扩容民宿、露营等“微度假”业态,推动“夜间经济”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落实中央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6条政策、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支持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积极培育壮大健身休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消费新热点。

坚持抓项目扩投资。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总投资2380亿元的360个重大项目,力争完成年度投资350亿元以上。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建立产业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常态化更新谋划、招引、签约、落地四个产业项目储备库,抓实抓细项目储备和转化,推动签约项目快落地、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坚持要素保障、精准服务,统筹用好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各类政策资金,有效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树牢大抓招商鲜明导向,积极落实全区招商引资指导意见,绘制招商引资产业图谱,重点围绕现代商贸、特色商业、健康服务、智能制造、精密制造等主导产业,聚焦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等产业业态,充分发挥二七经开区招商引资主战场、主平台、主引擎作用,在全区掀起新一轮大招商、招大商的热潮。突出产业链招商、市场化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驻地招商等方式,开展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招商活动,实施人才项目“双招双引”,全年实现新签约项目22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投资额135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个、1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双轮驱动”产业项目占比不低于60%。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优化产业发展格局。以“双轮驱动”为引领,构建“三块三轴”的产业发展格局。“三块”,即将三环内作为高成长服务业的主战场,三环与四环之间作为高成长服务业和低碳科技型工业“双向发力”的主战场,四环外与绕城高速之间作为低碳科技型工业的主战场。“三轴”,即推动嵩山路、大学路、京广路三轴联动带状发展,打造嵩山路科技产业一条街、大学路健康产业带和生活服务消费中心、京广路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集聚区。

强化主导产业引领。提质发展现代商贸、特色商业。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引领,加快二七商圈业态更新,支持万象城、丹尼斯、百年德化等商贸龙头企业升级扩能,打造金博大以“比亚迪全品牌形象体验中心”为带动的新能源汽车主题商业综合体,推动华润万象商业中心、杉杉奥特莱斯加快建设,锦尚德化、丹尼斯大卫城二七项目等尽早开工,唐久便利河南总部基地、中邮鸿运物流枢纽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签约落地。争取布局离境退税服务网点或跨境自提店,加快引进一批知名品牌、平台企业、金融总部等优质服务机构落户二七。聚焦提升特色街区、打造特色品牌、举办特色活动,持续提升万达金街、亚星茶文化特色街等街区的迭代更新和消费能级。聚力发展健康服务业。依托辖区优质医疗资源,统筹推进医学、医疗、医药、医美、医养、医心“六医”建设,构建“一廊两园N点”的健康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发展沿大学路健康服务业发展廊,南部健康产业园、大学路中原路等两个健康服务产业园,以及多个健康服务产业承载地,着力构建全健康过程、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服务、全要素保障的大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仲景医药健康产业园等12个在建项目,深度谋划郑州生命健康产业园等18个前期项目,力争年度投资突破14亿元,全区规上健康服务业企业达到30家。突破发展精密制造业。围绕电子仪表、教学仪器、精细化工、质量检测等行业,大力发展小而精、少占地、价值高的精密制造型工业,持续优化联东U谷科技总部港、中物产业园等小微企业园发展质量,强化龙头带动、平台搭建、资源整合、政策支持,重点引育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关键配套和关联服务企业,推动形成启阳工控、领航机器人等精密制造企业集群。力争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省级5家,精密型制造企业贡献产值达10亿元以上。高位发展智能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建设高赋能智能制造体系。支持新大方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园建设,打造国际先进的装备成果转化中心、中原“专精特新”装备制造示范基地;支持康师傅中部区域研发中心和智能工厂、花花牛食品科技产业园和中原地区食品技术成果转化中心、仟吉食品年加工5000吨高端糕点面包生产中心、德芙食品年加工4500吨米面制品生产线、华中食品康养食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食品及衍生产业链企业总部集群;加快郑飞公司、花都柜业等技改项目开工建设,推动企业智能升级;力争培育省级智能车间1家、省级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1家;拓展数字融合应用,推动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个。

发展高端产业业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抢抓数字化转型战略机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领域,依托省市电力、交通、通信等企业资源,发挥新经济产业发展联盟等平台作用,以河南九域腾龙信息工程、河南交院工程技术集团、郑州兰盾电子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大力引进网络安全、大数据、5G应用等数字产业,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协同发展,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融入郑州市“数字化转型伙伴”“万企上云上平台”行动,助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依托区域电商科创、商务楼宇、医疗服务、汽车配套等总部资源优势,培育形成以头部企业为引领,区域型和功能型总部企业为支撑,高成长企业跟进跃升的发展矩阵。重点打造以海一云商、致欧科技、名扬窗饰等为龙头的电商总部产业集群,力争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达38亿元以上;打造以比亚迪乾元新景、融通汽车产业园、电建国际汽车产业园等为龙头的汽车销售总部产业,以饿了么、上海赞华等众包业务为核心的灵活用工平台总部集群,以郑大附属医院、省儿童医院、市二院等大学路沿线优质医疗资源为牵引的健康服务业总部产业带;支持永辉超市河南公司、康桥悦生活服务集团等总部企业在二七持续做大做强。谋划推动8个总部经济集群,新增市级总部企业5家以上。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加快发展地铁枢纽经济,依托大学路沿线地铁7号线与5号线、6号线等交汇节点,以地铁延展商业为思路,大力实施TOD综合开发。巩固发展铁路枢纽经济,围绕京广路沿线郑州铁路局、中铁七局郑州分公司、中铁通号郑州公司、铁建监理等20多家铁路关联企业,加强服务对接、机制衔接,推进延链强链、资源承接、集聚发展。提升壮大物流枢纽经济,大力发展智慧物流、绿色物流、冷链物流,重点推进苏宁物流园、深国际北方物流港、中凯冷链等现代物流载体平台扩能增效,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联动发展,强化创新主体、产业群、供应链对接协作,形成具有区域辐射力、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三)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依托七一三研究所、中核五院、郑大、航院、黄科大等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孵化器、众创空间等重大功能性支撑平台,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引领型平台8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以上、科技型企业55家以上。扎实推进招才引智,探索建立区级人才科创公司,构建“人才+项目+资本+场景”协同引才模式,加大人才储备力度。持续推进百万大学生留郑计划、青年创新创业行动,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区,招引万名青年人才来二七创业就业。

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行“一件事”政务服务改革和“一网通办”,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免证办”事项520项、“即来即办”事项750项、跨省通办事项120项,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全面推行“标准地”出让,积极推广带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出让,加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打通绿色通道、开展容缺办理、推进政策落实等方面不断创新,让各类市场主体充分感受到在二七创业兴业的高效便捷。

完善“18+3+1”发展体制。更好地发挥18个办事处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支撑作用,发挥二七经开区、二七特色商业区、火车站地区管委会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发展经济的主平台作用。依托二七区国有资产管理决策委员会,按照“1+4+N”模式重塑公司总体架构、明晰公司功能定位,整合成立1个区级平台公司,打造产城融合、美好城市、健康生活和科创未来4个板块,按需设立“N”级公司,进一步提升资本运作能力,拓展提质增效新空间。

(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积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坚持规划引领,围绕业态更新、形象更新、功能更新,重点推进二七商圈、二七南部城区等6个城市更新项目,实现投资35亿元以上。落实金水河“一河两岸”城市更新规划,优先推动粮二库片区、郑大一附院TOD综合开发,深入谋划南部城区健康医疗产业园、锦荣时尚产业新城等5个项目。结合老旧单位楼院、低效闲置用地,有序开展城市体检,精准找到城市短板弱项,加快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计划,针对性谋划实施项目。

加快建设韧性智慧城市。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按照“两年基本见效、三年巩固提升”的要求,加强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等各环节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各类基础设施防灾减灾抗灾能力。积极推动城乡路网、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水电气暖、排洪防涝、新基建等工程建设,加快补齐城市建设的历史欠账。深度融入“数字郑州”城市大脑,加快推进二七区基层社会服务治理智慧运营中心、二七区物联感知管理服务项目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示范亮点。深化与华润数科公司合作,加快智慧社区建设。依托“数智二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完善“三色管理”数据库,推动数字赋能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持续提升城市建管能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持续推进68条在建市政道路建设,建成通车道路15条,完成中小修道路2.1万平方米。开展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健全完善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的公共服务、便民商业、市政配套、休憩空间等物业管理及社区服务。完成61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6313户,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5部。加快推进侯寨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全覆盖推动“序化、洁化、绿化、亮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公共停车场及配套充电桩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力推广智慧停车,新建停车泊位2万个。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更严举措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推进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深化河长制,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确保国省市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推进国土空间增绿扩绿,新建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新建综合性公园1个、微公园游园2个,改造提升公园游园2个。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培育发展美丽经济,提升乡村宜居宜业能级。将精品村、和美村串点成线,培育乡村旅游消费热点。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巩固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运行成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做好援企稳岗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9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4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2.53万人以上。支持和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高质量打造美好教育。新建中小学校3个,拟增学位3420个。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加强配套幼儿园治理,提升公办园占比,确保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稳定在94%以上。实施教育英才计划,拟招聘教师630名,引进培育中小学优秀校长3名。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机制,组建更多教育集团,发挥“孵化”“造血”功能,扩大辖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打造教育强区品牌,推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高考综合改革等领域改革,狠抓“三新双减”落实,持续擦亮“红色二七”育人品牌,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大力发展养老托育服务。深化养老服务设施“大中心+小中心+数字化”建设,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推进福华颐养苑、爱馨养老等机构能力提升,打造二七医养结合新模式。创建老年友好社区3个,建成基层老年医疗康复(护理)中心2个、乡镇老年健康服务中心2个。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创建,托幼床位达到1000张。

加快建设健康城区。做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工作,强化医疗物资和救治力量保障,加强基层防疫能力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不断扩大优质健康服务供给。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构建全民健身设施三级服务体系,更新健身路径10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二七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省曲剧话剧艺术中心剧场等文化项目建设,开展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文艺演出活动不少于40场,“戏曲进校园”活动不少于60场。充分发挥郑州古玩城、二七区文化艺术广场、陈寨花卉市场产业聚集效应,打造特色文玩休闲街区。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落实好生育支持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深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加大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等困难群众保障力度。全面开展“关爱你我他,温暖千万家”活动,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好十项重点民生实事。

(六)统筹发展与安全,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

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加强政府和国有平台公司债务管理,优化债务期限结构,坚决遏制债务增量。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整治,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底线。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和“三清单一承诺”工作机制。加快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格局,推动乡镇(街道)“1+4”、村(社区)“1+3”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构筑全流程多层次广覆盖的安全防护网。

大力推进安居工程。落实群众安置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房源、资金、政策,采取统贷统还、购买存量房、委托代建等多种办法,把有限资金用于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首套房安置和周边基础设施配套等问题。全年新建续建安置房529万平方米,完成实物安置、多元化安置247万平方米,力争年底前实现群众首套房安置基本到位。把问题楼盘攻坚化解和“保交楼”作为重点工作,用足用活“4+1”模式,坚持“一楼一策一专班一银行”,进一步加强资金筹措使用和项目建设督导,力争18个“保交楼”项目按期交付。

持续深化社会治理。积极融入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锚定“三零”创建目标,深化“六防六促”专项行动和“一村(格)一警一民调一连”机制,创造性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力争再创成1个“枫桥式”司法所、1个“五星级”司法所。全面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压实“四定四包”责任,最大限度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规范加强网络管理,努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深化军民融合、双拥共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统计工作,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抓好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地方志、档案等工作。

各位代表!进入新阶段,肩负新使命。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是加强党的绝对领导。坚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领全局、统揽工作,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政府部门谋大局、稳经济、定政策、促改革、抓落实的能力水平。二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持续深化政务公开,规范决策程序,提高政府依法、决策质量和行政执法能力,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三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决把抓落实摆在首要位置,巩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效,严格执行“13710”工作制度,让抓落实、重实效成为政府工作主旋律。完善考评机制,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落实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以更大力度推进“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营造为实干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有关规定,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发展的关键处、民生的紧要处。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权力运行各环节,管好关键人、管住关键事,严肃整治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奋力开启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好二七新征程,努力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原更加出彩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办单位:二七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政通路85号 邮编: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