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6213728/2024-00008
  • 二七区人民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 2024-01-23
  • 2024-01-24
2024年二七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顶住压力、克服困难、主动作为,着力提振发展信心、加快产业升级、防范化解风险、夯实民生保障,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4%。再次入选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创新创业、绿色发展”四个百强区,成功融入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开放创新联动区;社区发展治理案例入选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二七经开区再次荣获河南省开发区建设金星奖,获评“河南省最具特色现代食品产业开发区”;二七商圈入选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示范智慧商圈;樱桃沟景区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二七投控公司成功获评AA+主体信用等级;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获评河南省“五星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好二七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这一年,我们驱动“三驾马车”,经济实现回升向好。一是项目投资支撑有力。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全区360个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70.4亿元;联东U谷·工业总部港、杉杉奥特莱斯广场、华智龙人工智能研发基地等70个项目顺利实现开工;45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03%;114项联审联批事项全部完成审批。实施产业项目“四库”动态管理,经动态转化后,重大产业项目入库192个,计划总投资1202亿元,为推动二七换道转型、未来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全年完成项目控规新编及修改12个,完成土地征收1430亩、供应19宗1184亩;成功发行新增政府债券11.88亿元,金额市内六区第一。二是消费市场日益活跃。培育升级沉浸式文商旅综合体中铁·泰和里、中心城区最大的古建群落碧波园古玩文化艺术广场、英伦风格的运动主题街区亚星万嘉百汇等7个文商旅消费集聚区,持续推出新消费场景;二七商圈、二七万达、樱桃沟景区频频出圈,亚细亚卓悦城回归首日刷新华中地区新商场开业客流纪录;二七商圈国庆假期上榜“全国热门商圈热度”第7位,元旦假期单日客流量高达113万人次,刷新单日历史客流纪录;二七万达宋潮食间等三大网红业态同日开业,营业当天客流量刷新年度记录;樱桃沟景区通过短视频推广“微度假”名片,频上网络热搜。全区全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4.95亿元。区政府发放600万消费券撬动消费潜力,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350余场。同时,苏宁易购二七商圈“双子店”全新绽放,比亚迪多点布局“两店两中心”,麦德龙、嵩南印象城等商业项目成功落地,无限城、百年德化、商城大厦等老商家纷纷启动改造升级计划,争相抢占二七消费市场。三是经贸合作持续扩大。积极组织辖区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对外贸易完成36亿元,引进域外境内资金114.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6万美元。服务外包完成1.19亿美元,市内六区第一。境外投资额完成575万美元,市内六区第二。电子商务交易额约146亿元,同比增长8%,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11%。致欧家居作为郑州市首个跨境电商“独角兽”企业,成功挂牌上市,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名扬窗饰在欧洲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成品窗帘生产规模位居国内同行业第一;海一云商致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直播电商生态圈,年销售额突破120亿元;中国中部电子商务港作为河南省第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目前园区50%以上企业销售过亿。

——这一年,我们突出“三个更加”,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一是产业步伐更加坚定。聚焦“乐业”工程,围绕“双轮驱动”产业发展路径,制定和实施“1+1+12”推进体系,紧盯现代服务、智能制造、健康医疗重点产业链,谋划推动“三区三轴”产业空间布局,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纷纷落地实施。嵩山路科创产业发展轴,加快推进同位素研究所科创园、七一三军民融合产业园、鸿鹄科技产业园等总投资591亿元的项目31个;大学路健康及生活服务发展轴,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市二院东院区改扩建、仲景医药健康产业园等总投资396亿元的项目31个;京广路总部楼宇经济和特色商业发展轴,正在推进海为科创园、中央商务区等总投资365亿元的项目35个,全区“北研发—南转化”的产业发展带加快构建。二是招商势头更加强劲。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14次带队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考察招商,小分队外出招商40余次,实地考察对接中安信资、中电科芯片、清雷科技等企业80余家,治谈智能医药产业园、光学新材料产业园、沉浸式新零售商业中心等项目73个。发布各类招商线索1000余条,累计对接企业400多家,新签约大有微生物产业园、领航机器人末端智能装备郑州生产基地、MAH药品持有人转化平台等产业项目46个,签约额258亿元。三是资源盘活更加有效。坚持当下与长远相结合,适应市场需求,配套政策支持,精准盘活商务楼宇6.5万平方米、商业底商17.4万平方米,新引进楼宇企业232家,全口径税收完成10.3亿元,齐礼闫、高砦、荆胡等集体商业房产成功导入金融服务、平台经济、创新孵化等产业项目,金博大、碧波园、粮食储备库、铁路技校、省交研院大楼等闲置低效资源成功注入特色商业、总部经济等高能级业态。因地制宜盘活利用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以及低效集体建设用地,全区掀起盘活存量培育产业发展新增量的热潮。

——这一年,我们激活“三大动能”,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一是创新动能激活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14%、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44.9%,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4.74亿元。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引领型平台1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78家、科技型企业63家,河南郑航孵化器、星创谷科技企业孵化器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郑投科技创新园获得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郑州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德化街“百年德化·郑青春”入选郑州首批人才主题街区,培育打造各类创新创业载体24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124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推进,完成两化融合贯标3家,新增上云企业693家,成功培育省级智能车间1个,培育省级制造业优秀智能应用场景项目2个。小微企业园集聚链上企业效果明显,总投资123亿元的12个小微产业园已竣工投产约60万平方米,累计入园企业362家。二是改革动能提效力。“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扎实推进,426个事项实现“网上掌上同步办理”,即来即办事项达799项、居市内五区第一,事项申请材料减少85项,特殊环节时限压缩875.5天,181个服务事项可在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统一办理,首个营商环境监测点正式启用,实现“10分钟政务服务圈”全覆盖。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创新镇办“四资”管理新模式,构建“三位一体”的财政资金开源节流监管新体系。着力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区级62项行政处罚职能下放马寨镇政府集中行使。积极争取、有效承接市住房、城建、资源管理方面职能下放。三是惠企动能聚合力。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举办“四项对接”活动28场。打造“1+1+N”普惠科创金融服务体系,辖区9家金融服务港湾揭牌,区级“郑好融”平台为企业申请贷款额度35.27亿元,已授信12.91亿元,积极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加强上市后备企业分梯队管理及培育服务,已形成境内外上市企业2家、省定上市后备企业5家、市定上市后备企业34家。新增市场主体3.75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08家,完成“个转企”107户。

——这一年,我们实施“三个精准”,城市品质全面提升。一是城市更新精准推进。聚焦城市空间重塑、功能设施完善、文化赓续复兴、经济结构优化等目标,精准谋划运作城市更新项目25个,全年完成投资117.95亿元,其中,二七广场下穿隧道竣工通行、二七广场南广场和德化步行街亮化绿化美化改造完成;古玩文化片区簋街、金街、银街、精英楼部分开放经营;米房文化时尚创意园项目改造初见成效;中央商务区民国印巷街区正式开街;金水河“一河两岸”城市更新粮二库片区征迁改造全面启动;锦荣时尚新城、新大方智能产业综合体等项目有序推进。二是城市面貌精准改善。推动基础设施提质扩能,建成通车市政道路15条约15.7公里,新建公共停车泊位2.3万个、加氢站2座。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8个。359个灾后恢复重建和能力提升项目全部完工,郭家咀水库重建项目安全度汛。坚持“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惠民有感”原则,开展停车秩序专项整治行动145次,整治拆除各类违法建设304起、9.7万平方米,排查燃气重点场所2.17万处,加装燃气安全装置32.3万户。开展“郑点亮”“郑路平”等专项整治,解决瑞光路、人和路等18条道路“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整治窨井盖3673座,维修桥梁168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顺利完成郑州市第五次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三是生态环境精准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年优良天数243天,排名全市城区组第一;压实河长制工作责任,三级河长累计巡河1.65万次,尖岗水库国控断面稳定达到Ⅱ类水质以上,达标率100%;全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新增绿地面积26.27万平方米,建成公园游园3个,创建市级园林单位(小区)6个。

——这一年,我们着力“三个持续”,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一是群众福祉持续增进。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和群众急难愁盼事项,54件省市区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79.7%。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新增城镇就业2.04万人;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22场,提供就业岗位3.6万个;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职业技能培训3.69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4.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7万人。深化社区养老“大中心+小中心+数字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养老服务床位近4000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总数达145个,入网老年人13万人,获批“河南省医养结合示范区”。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新增公办中小学5所,新增优质学位5760个,新增公办幼儿园4所,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6.65%。探索创新特殊人群分类教育帮扶方法,“温暖帮教”项目被河南省司法厅认定为全省社区矫正教育帮扶项目示范点。实施健身设施补短板行动,建成三级健身中心55处,新建智能健身驿站2个、笼式足球场2个、全民健身路径20条。二是安居工程持续攻坚。坚持把群众安置和“保交楼”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和民生工程来抓,制定和实施群众安置“1+7”工作体系、保交楼“一楼一策一银行一专班”工作方案。通过有效统筹资金、房源、政策等资源,基本建成81.93万平方米安置房、收购5321套存量房、盘活3003套公租房用于群众安置,湾刘、郭小寨、台郭3个村集体土地上80余万平方米的原址安置项目实质性开工;省征收安置问题整改台账的53个项目已结案销号20个;“1+3+N”租房补贴政策平稳落地,实现了群众住房需求与财政资金精准使用的有力统筹,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2023年共发放无房群众租房补贴1.64亿元。全区保交楼项目均实现有序施工,通过倒逼深挖出险企业资产、与金融机构有效对接、用活用足政策法律支持,烂尾项目收尾资金基本得到解决,已交付14个项目1.5万套房屋;同时,积极推进“交房即发证”工作,已办证3个项目3794套房屋。三是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认真制定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支持农商行等5家银行开展不良贷款清收盘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重点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不断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要求和双重预防机制,扎实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实现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双下降”,未发生安全生产亡人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持续深化平安二七建设,有机融合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有效衔接“五星”支部创建、“三零”创建等活动,162个村(社区)达到“三零”创建标准。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六防六促”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最多跑一地、一码解纠纷”多元化解,调解矛盾纠纷4814起,调解成功率达97.4%。人和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扎实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治安综合整治、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专项行动,群众安全感有效提升。

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丝不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各方面监督,自觉执行区人大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0件、政协委员提案184件,办结率、满意率均100%。军民融合、双拥共建、兵员征集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度发展,国防动员体制改革落地,国动办挂牌运行。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残疾人保障等事业健康发展。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地方志、统计、粮食、人防、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赢得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向好态势。这些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万众一心、拼搏进取、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参与二七建设的劳动者,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二七区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风险隐患依然较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亟需增强。民生领域还有短板弱项,城市综合承载有待提升。群众就业增收压力加大,公共服务能力供给不足。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有差距。一些干部视野格局不高、服务能力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改进解决。

二、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特殊而重大。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三标”引领、落实“十大战略”行动,锚定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好二七,持续弘扬“领导敢想、干部敢为、企业敢投、群众敢首创”的干事导向,牢牢把握“坚持方向、坚定信心、坚苦努力、坚决措施”的工作要求,纵深打造“安居”“乐业”两大工程,统筹高成长服务业和低碳科技型工业“双轮驱动”,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立区、科技型工业强区,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中国式现代化美好二七建设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环保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三、2024年工作安排

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投资消费相互促进,推动经济量质齐升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压茬推进、接续发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确保签约率、开工率、达效率位居全市前列。按照“有政策支持优先、有资金保障优先、有投资主体优先、涉及产业项目优先、民生基本需求优先”的5个优先原则,有效推进政府投资48.3亿元的74个民生工程项目。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新增国债、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强化要素保障、精准服务,更大力度激发和吸引社会投资,积极推进总投资2493亿元的309个千万元以上重大社会投资项目,推动前期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见效,力争年度完成投资412亿元,形成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量。

二是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在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的基础上,培育壮大新兴消费、改善性消费、升级性消费。有效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快释放养老、育幼、健康、婚庆等服务消费,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亲子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推动“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业态,营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持续提升7个文商旅体消费集聚区,改造提升2条特色商业街区。用好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相关政策,激发导入新消费品类。推动“商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等消费业态,扩容提质樱桃沟“微度假”品牌内涵,加快推进林韵山居主题民宿、山海经—中原城等项目,力争全区旅游接待达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8亿元。持续开展“醉美·夜郑州”消费季、“郑州樱桃节”等丰富多样的主题消费活动,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300场以上。

三是增强有实效的招商。树牢大抓招商、全员招商鲜明导向,聚焦“双轮驱动”战略实施,抢抓央企外迁、省企向郑州聚集、外向型企业在中部开拓市场等机遇,围绕更好发挥省市主导产业链的节点支点作用,立足自身资源和优势,动态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加强与行业头部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细分行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联系,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外出考察企业不低于12次,小分队外出招商不低于50次,力争新签约项目20个以上,签约额达300亿元以上,其中主导产业项目签约额达200亿元以上。

(二)瞄准新产业新赛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聚焦现代服务、健康医疗、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链,落实产业链“方案+图谱+清单”,突出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

一是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多样化品质化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内贸外贸并举、批发零售融合,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体验经济,进一步推动扩容升级。加快华润万象城二期、杉杉奥特莱斯广场、嵩南印象城开业运营,沉浸式新零售商业中心、森燊科创·商业综合体、丹尼斯大卫城二七项目落地开工;支持辖区苏宁易购、永辉超市等区域总部企业持续做大做强;推动德化步行街不断提升内涵、丰富业态,力争创建全国示范步行街验收通过。生产性服务业深耕信息技术、研发设计、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等领域,进一步推动相关企业聚链集群。以致欧科技、海一云商为龙头,提升中部电商港发展水平,培育牧桓·二七直播电商产业园、天爵传媒新媒体直播基地等数字直播项目;依托中恒保通、梦尔达、河南广电大象元、好活科技等优质企业的陆续落地,聚力打造数字贸易、数字金融、数字医疗等产业园区,引入不少于5家行业龙头、高成长型数字企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企业;积极开拓数字经济新赛道,深化公共数据开放和社会数据应用,推动建设统筹结算、MAH交易、知识产权交易等平台,打造不少于10个试点示范项目。

二是全力推动健康医疗业。深化推进医学、医疗、医药、医美、医养、医心“六医”工程,加快推动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郑大一附院临床教学科研楼、市六院传染病综合救治楼项目竣工;郑大五附院新建康复综合大楼、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市中医院扩建等医疗医养项目尽早开工;信心药业产业园、智能医药产业园、仲景医药健康产业园等医药项目加快落地和投产。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链条,力争引进3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大健康产业项目。抢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新赛道,建成运营河南省药交天下数据中心,加快招引一批具有医药生产B证资质的企业落户二七。

三是聚合升级智能制造业。围绕郑州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算力之城、钻石之城、超充之城、量子之城,推动形成1个万亿级、5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实现电子信息7000亿元、新能源汽车5000亿元产值规模”的目标,依托二七经开区大力招引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上下游链上企业,加快中电科芯片集团汽车电子生产基地、七一三军民融合产业园等先进制造项目落地。支持华智龙人工智能研发生产、爱智途智能中控装备生产等项目尽早投产,中视万利绿色云计算数据中心、领航机器人末端智能装备生产基地等项目尽快开工。积极对接河南省“汇贸恒通”全球贸易信息交流平台,谋划建设二七“产业大脑”,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平台试点样板。力争引进2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制造业项目、6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高质量产业项目。大力开展“智改数转”行动,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个以上、绿色化改造项目1个以上,完成20家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

四是延链突破现代食品业。持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加大对花花牛乳业、顶津食品、顶益食品、华中食品、仟吉食品等骨干企业的支持,培育壮大乳制品产业、健康营养型饮料产业、健康方便食品产业、休闲食品产业等上下游产业集群,积极布局特殊食品、宠物食品等食品行业细分赛道,努力打造“国潮国货”,在“食”字号、“原”字号向“健”字号、“药”字号、“妆”字号转变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总投资10亿元的康师傅饮品中原区域总部投产运营,花花牛智能科技产业园尽早开工,大有微生物创新产业园、华中食品扩产项目早日供地,力争现代食品工业增长12%以上。

(三)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积蓄强劲发展动能

一是强化创新驱动。过去的一年,郑州市人口增量全国第五,在校大学生数量达133万人、全国第二,积极推进中原之光和曙光8000等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香港大学等6所全国知名院校郑州研究院和1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相继落地,省市23家规模达2800多亿元的产业基金相继成立,“郑好融”“郑科贷”等金融支持平台相继启动。我们要统筹用好这些人力资源、科研资源、资金资源的支持,整合我区中船七一三、中航郑飞、中核核五院等军工科技,老信大、老郑大、机械研究所、国家电网河南九域腾龙等大学院所的科创资源,郑州大学附属医院、郑州铁路局集团公司等诸多科研建设应用场景,推动要素集约协同、产业生态融合,不断培育和招引更多更好的战新产业、信创项目在二七落地发展壮大。力争新增省级研发平台8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5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0%。推动科研成果转换应用,力争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50亿元。

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切实转变服务理念,打破利益藩篱,摒弃“官本位”“权本位”思想,深入推动“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推进“极简审批”“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新增高频“一件事”10个,推动100个“跨省通办”事项线上线下同步运行,实现“免证办”事项550个,升级打造“美好政务”实体大厅,持续优化“10分钟政务服务圈”。有序推进区级国有平台公司改革,加快实现四个转型,全面提升五项能力,围绕业务布局有效整合资产,构建“一级强、二级专、三级活”的组织管控体系、内循环业务体系。深化开发区改革“后半篇”文章,更好发挥二七经开区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增强预期、提振信心。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助企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常态化开展“四项对接”,支持企业做优做强,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市场主体稳定在19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10家以上。

三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郑州开放创新联动区二七片区制度创新共试、改革赋权共享、政策措施共用,最大限度释放集成优势和辐射效应。围绕对外经贸发展、开放平台建设,用足用好出口信保、进口贴息等扶持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以“境内线上对口谈、境外线下商品展”等方式争取市场订单,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3%,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完成7350万美元以上。实施跨境电商优势再造行动,依托致欧科技、名扬窗饰等本土企业品牌效应,嵌入重点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产品出海、品牌出海,力争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45亿元。

(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加快城市提级扩能

一是有序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围绕“一核三轴五区”城市更新空间布局,谋划实施一批街区改造、市政提质、空间修复、产业转型等城市更新项目。重点抓好二七商圈、粮二库片区、新大方智能产业综合体等总投资580亿元的20个续建新建项目,年度完成投资80亿元。加快智慧物流产业园、鸿鹄科技产业园、同位素科创园、火车站周边地区更新改造等产业类更新项目完成入库,力争新入库项目10个以上。实施资源资产盘活行动,持续释放闲置低效土地、楼宇、底商的发展空间,力争盘活商务楼宇6.8万平方米以上,盘活商业底商18万平方米以上,培育招引总部项目8个以上。

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完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报批,优化完善用地布局和空间结构。持续提升市政配套水平,新建续建市政道路36条,新增通车里程30.6公里,加快推进郑启线等高压线迁改、新城变等2个变电站输电项目。实施46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持续开展“郑路平”“郑点亮”专项行动,完成道路中小修1.5万平方米,主干道亮灯率98%以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质提速乡村振兴,加快台郭、郭小寨等3个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

三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稳妥推进“双碳”行动,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河长制”,扎实推进“四乱”问题整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深入开展省级生态县(区)创建,持续推进国土空间增绿扩绿,新增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新建综合性公园1个、微公园游园1个,改造提升公园游园2个,打造“15分钟绿色生活圈”。

(五)聚焦群众关心关切,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四位一体”创业扶持体系,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5万人以上。提升“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质效,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89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26万人。着力招才育才留才,持续深化“人才一件事”改革,解决好紧缺人才薪酬补助、青年人才生活补贴、子女入学等问题。巩固“引才工作站”建设,招引各类高端人才500人以上,认定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50人以上。

二是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新建中小学1所,投用2所,新增优质学位2790个。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确保普惠率保持在95%以上,让“家门口的好学校”惠及更多辖区群众。

三是持续建设健康城区。全力推进医联体建设,不断巩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持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力争5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扎实推进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试点工作,打造创新发展“五个100”实践样板,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推进不少于2家中医馆服务能力升级和5家中医阁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四是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行“物质+服务”救助方式,满足困难群众类别化、差异化救助需求。建立社区“银发顾问制度”,新建、改建升级养老服务设施10个,全区各类养老床位达4300张以上,打造2家本土养老服务品牌。持续实施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婴幼儿托位数达每千人5个。

五是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场馆的阵地建设和功能提升,运营好辖区53个图书馆分馆和4座“郑品书舍”城市书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红色文艺轻骑兵”“戏曲进校园”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推进全民健身设施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建成14处街道级健身中心、46处社区级健身中心,打造主城区“10分钟健身圈”。

(六)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一是抓好“安居”工程。实施回迁安置攻坚行动,持续落实好群众安置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广泛筹集安置房源,多种渠道解决安置资金,力争列入省征收安置整改台账的53个项目9月底前全部结案销号,侯寨老镇区安置区K08-03等13个地块180万平方米基本建成,北安置区N08-1等8个地块150万平方米回迁交付。同时,将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安置群众收入、拓展更多就业岗位作为群众安置的重要工作抓细抓实,千方百计扩大招商盘活“四资”,不断提高安置群众的技能水平,探索商业商务、项目产业等安置方式促进群众增收,切实让群众住得好、稳得住、富起来。推进保交楼任务全面清零,用足用活“4+1”模式,加强资金筹措监督使用,按计划交付德润春雨苑等5个项目5861套房屋,加快万创学区一号等3个项目的新老划断、破产重整和建设进程,不动产办证大起底20个项目按期办证,推进办理15043本不动产证。

二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守牢经济金融安全,强化属地管理和部门协同,持续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市场化、法治化化解企业债务风险,有效解决拖欠企业账款;守住政府债务风险底线,优化结构,开源节流,多措并举增补财力。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新增违法用地。压实“三管三必须”责任链条,紧盯危化品、城镇燃气、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硬措施、省50条具体措施和市75条细化措施。推进苏宁二七物流基地等“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应急管理和物资保障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三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实施基层基础夯实行动,聚焦“强基础、守底线、促发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压实“四定四包”责任,深入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持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六防六促”等专项行动,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快推进平安建设深度融合网格化基层治理,以“三零”平安创建为抓手,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开展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校园及周边安全等专项治理,依法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慈善、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推进军民融合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度发展。加强统计工作,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八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抓好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地方志、档案等工作。

各位代表!打铁必须自身硬,重任千钧唯担当。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是加强政治建设。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政府系统谋大局、稳经济、定政策、促改革、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法治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坚持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扎实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加强基层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政务公开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建设,让政务运行更加阳光透明。三是加强作风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有关规定,切实加强正风肃纪,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作风能力建设,全面贯彻落实“13710”工作制度,对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确定的事项,健全“明责、履责、督责、追责”闭环落实机制,推动政府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持续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腾出财力重点保民生,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梦想,实干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高质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美好二七建设取得新成效,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办单位:二七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政通路85号 邮编: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