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新城区,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全力攻坚年”行动,深化推进“三个二七”,扎实做好“六项工作”,突出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担当责任,增光添彩。
一、综 合
全区年末常住人口83.8万人,其中女性41.6万人;城镇人口76.1万人。全年出生人数1万人,死亡人数0.4万人。人口出生率11.3‰,死亡率5.35‰,自然增长率5.95‰。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58.8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1亿元,同比下降5.8%;第二产业增加值114.6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56.7亿元,同比增长6.0%;建筑业增加值57.9亿元,同比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544.2亿元,同比增长10.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6.0亿元,同比增长4.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5.5亿元,同比增长2.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8.9亿元,同比增长4.8%;金融业增加值121.1亿元,同比增长6.6%;房地产业增加值37.4亿元,同比增长2.7%;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02.5亿元,同比增长41.0%;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72.7亿元,同比增长3.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0360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0.1:17.2:82.7调整为0.1:17.3:82.6。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01亿元,同比增长9.06%,税收收入完成29.15亿元,同比增长7.7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9.55亿元,同比增长12.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6%,比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1175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内,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4人。开展烹饪、美容等职业技能培训19期次,培训农村劳动力636人;全年认定就业困难人员932人,其中,零就业家庭2人,4050人员621人。
二、农 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8万元,同比下降8%;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98万元,同比下降8%。
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163万元,同比增长58%。粮食种植面积100公顷,其中夏粮种植面积52公顷;秋粮种植面积48公顷。蔬菜总产量156吨。
全年完成林业增加值41万元,同比增长52%。
全年完成畜牧业增加值228万元,同比下降29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67万元,同比增长5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1家,完成增加值31.0亿元,同比增长7.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长23.7%;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0.03亿元,同比下降1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2.5亿元,同比增长13.4%;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4.2亿元,同比下降23.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其中畜肉制品11288吨,增长0.4%;速冻食品13422吨,增长29.3%;方便面100104吨,下降0.1%;乳制品202427吨,增长19.1%;饮料622064吨,下降17.8%;纸制品272969吨,增长51.0%;单色印刷品206790令,下降26.6%;多色印刷品101597对开色令,下降64%;商品混凝土1263020立方米,增长30.7%;耐火材料制品33410吨,下降25.5%;钢材749275吨,增长159%;粮食加工机械816台,增长20.5%;收获机械162台,下降43.8%;电力电缆103428千米,增长44.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4.6亿元,税金总额3.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7亿元,产销率达到101.7%,与上年相比有所提升。
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7.9亿元,同比增长20.1%。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企业170个,共完成总产值348亿元。签订的合同额全年完成902亿元,同比增长45.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全年9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9%,其中新开工面积3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6%。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158个。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3%。商品房施工面积219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56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5%。房屋新开工面积397.8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313.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销售金额290亿元,同比增长13.9%。
五、商 业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99.3亿元,同比增长9.6%。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零售额63.8亿元,同比增长8.6%;零售业零售额386.6亿元,同比增长10.1%;住宿业完成零售额2.84亿元,同比增长0.3%;餐饮业完成零售额46.2亿元,同比增长7.4%。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粮油、食品类28.7亿元,增长34.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27.9亿元,增长11%;金银珠宝类7.7亿元,增长6.8%;日用品类7.1亿元,下降24.6%;五金、电料类1.8亿元,增长2.7%;家具类0.06亿元,下降4.2%;石油及制品类1.5亿元,下降33.5%;汽车类33.5亿元,增长2.6%。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8.8亿元,比上年下降3.3%。
全年全区出口总值完成90009万美元,同比增长24.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完成21445万美元,同比增长5.1%。
楼宇经济加快发展,全区商务楼宇超过83幢,已投入使用83栋,可租存量总面积达到217万平方米,楼宇企业达到3882家,纳税超亿元楼宇2栋,2018年全区楼宇(总部)经济全口径税收达到16.4亿元,区级税收达到5.8亿元。
六、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年末全区总面积5170.7公顷,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望桥路、长江西路等40条市政道路和杨红线等6条农村道路建成通车,自来水1号加压泵站、大学南路热力隔压换热站建成投用,侯寨水厂、芦河变电站主体完工并完成设备安装。新建、改建公厕230座,其中120座已建成投用。建成停车场22处,新增停车泊位8085个,功能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深化细化常态化,全年优良天数165天,PM10平均浓度为104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全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持续深化水污染防治行动,对全垌村等14个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开展治理,建成100个污水处理终端,全面消除了黑臭水体,全区整体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28个重大生态项目完成投资28亿元,树木园改造提升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长江西路等生态廊道建设有序推进,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等3个项目建成开放。实施园林提升工程,建成5个综合性公园、40个街景游园。
七、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科技
全年为辖区8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70余万元的文化设施设备;全区100%以上的街道(镇)和94%以上的社区(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达到等级标准,并对群众免费开放;新建5个图书馆分馆,并配备50余万元的图书、电脑等设备,实现通借通还、统一管理;推进2017年度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工作,全区14个行政村更新图书、报刊等合计2000余册。
全区共开展公益演出、公益培训、公益文化活动700余场。其中“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完成36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68场;公益演出140余场、公益培训300余场,“戏曲进校园”活动完成70场。
全年全区普通高中招生823人,毕业669人,年末在校学生2465人;普通初中招生3619人,毕业3388人,年末在校学生10664人;小学招生10695人,毕业8824人,年末在校人数60336人;幼儿园入园幼儿招生8815人,离园幼儿7715人,年末在园幼儿30656人。全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中小学体育达标率为91%。
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分级诊疗,全面取消药品加成,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三级甲等医院实施双向转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群众36.5万人,建成各类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56个。
全区科技型企业190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市级以上重点科技研发平台86家。全年专利申请量5142件,授权236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3件。1500套青年人才公寓正在加紧建设,拨付人才项目资金560万元,4名领军人才入选“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发放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利促进和保护等后补助和奖补资金645.91万元。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829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430元,同比增长8.1%。
居民养老续缴费完成16392人,居民养老新参保登记审核2440人,退休审批1709人,死亡审批668人;居民医疗手工划帐376人。享受失业待遇人员8559人次,发放失业金1861.7万元,发放率100%;受理工伤待遇510人,审核工伤待遇510人,拨付工伤待遇共计1883万元。社保关系转出595人次、转入981人次,退(复)军人社保关系接续340人次,社会保险五险参保登记2249家,工资总额申报8742家,核减登记124家,工伤费率核定426家。新制社保卡61000余张 ,老卡置换16000余张,挂失加急13000余张,省内卡关联11000余张,解决卡片无法使用问题 27000余次。对辖区291家定点医药机构进行492次重点检查,开具各类参保证明1260余份。
注:
1、公报中经济指标为市统计局初步认定数,均按在地口径统计。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