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二七区“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3月28日
二七区“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和《河南省“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根据《郑州市“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实施“互联网+”行动,有利于重塑经济形态、促进提质增效,构筑新常态下的竞争新优势;有利于重构创新体系,大幅度降低全社会的创业门槛和创新成本,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人民群众广泛便捷获取公共资源提供有效途径,最大限度的保障和改善民生。
当前,我区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既要完成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加强民生保障的基本任务,又面临着打赢六场战役、做好20项重点工作、实现“三个率先”的重要使命。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必须把“互联网+”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路径和突破口,抢抓机遇、加快行动,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培育智慧经济新生态、打造智慧社会新模式,真正使互联网产业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和国家 “互联网+”行动计划,坚持开放共享、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安全有序,以市场需求和改革创新为导向,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培育智慧经济新生态、打造智慧社会新模式,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加快实现三个率先提供强力支撑。
(二)主要原则
坚持开放共享。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最大程度汇聚各类市场要素的创新力量,最大限度的优化全社会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
坚持融合创新。推动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创新网络化公共服务模式,大幅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动融合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和新支柱。
坚持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着重提供基础支撑和制度保障,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和重点专项,形成优势互补、多元参与、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
坚持安全有序。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保障网络安全,确保国家利益、社会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息不受侵犯。建立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方式,促进市场有序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8年,“互联网+”行动实施取得突破性进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电子商务等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提质增效的促进作用更加凸显。
社会服务便捷普惠。公共服务更加多元,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公众享受到更加高效、优质、便捷、普惠的民生服务。
基础支撑夯实提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应用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发展环境开放包容。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取得实质进展,相关标准规范、信用体系、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完善。
三、重点行动
(一)“互联网+”创业创新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开放式创新,建设“双创”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1. 积极发展众创空间。顺应互联网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支持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开源技术,打造“互联网+”创业平台,推动大学科技园、孵化中心园等创新创业平台的互联互通,促进与各类协同创新中心、创投机构等深度合作。加速聚集各类创业创新要素,引进互联网龙头企业在我区设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创业基地,鼓励组建区域性众创空间联盟。建设“互联网+”创业服务载体,促进互联网与各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提升“众创空间”服务能力,为创客提供更多的创新服务。
2. 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育计划。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把握市场需求导向,加强创新资源开放与共享,促进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及时转化,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推动各类创业创新扶持政策与互联网开放平台联动协作,为创业团队和个人开发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加快发展创业服务业,积极推广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引导建立社会各界交流合作的平台,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参与“互联网+”“双创”载体建设,推动跨区域、跨领域的技术成果转移和协同创新。
3. 加快建设“双创”服务体系。积极借助郑州市互联网创业服务平台,促进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围绕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方式建立区域创业需求与创业服务资源有效对接工作平台,支持各类创业服务平台之间的合作联动与资源开放共享,有效组织创意、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创业要素和行业资源,为创业主体提供从创业项目到产业化的全过程、全天候的服务,培育一批上规模的“互联网+”科技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涌现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科技服务业态。大力发展创业中介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转移转化、知识产权、技术咨询、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服务。开发数字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创业创新网络教育平台。建立科学数据、专家信息、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及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网络服务平台,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二)“互联网+”协同制造
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食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促进全产业链、全供应链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加速服务化转型,加快形成食品制造业网络化生态体系。
1.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在机械、食品等流程制造领域,推进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实时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推动工厂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加快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融合应用。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2. 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互联网企业整合市场信息,挖掘细分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 ,推广众包众设、按需制造、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等新模式,提升企业管理精细度、生产效率和增强市场敏捷性 ,为制造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提供决策支撑。
(三)“互联网+”现代农业
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1. 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支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产销衔接,实现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村级超市、农资店、党员活动中心等为主体,建设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鼓励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信息服务。
2. 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集约化、精准化。结合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建立远程视频诊断及智能管理信息系统,推行设施农业精细管理,畜禽、水产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设“互联网+”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等网络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积极开展“线上订购、现场采摘”、“网订店取、观光体验”等服务。大力推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花卉苗木、特色经济林、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工业等领域推广应用。到2018年,力争建成1—2个“互联网+精准农业”示范园区。
3. 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制度标准建设,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不断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实现农副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四)“互联网+”电子商务
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及“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战略机遇,发挥综合交通枢纽物流优势,通过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发展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业、创新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政策发展环境,使我区成为全市打造国际知名的网上商都的战略高地。
1. 加快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大力扶持跨境电子商务B2B发展。鼓励跨境电子商务B2C向品牌化发展。引导更多的品牌企业和制造业优势企业进入跨境网络零售市场。鼓励第三方和第四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不断拓展服务深度,从提供信息服务向贸易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交易全流程电子商务服务方向发展。
2. 支持线上线下境内境外联动发展。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创新发展,推动以平台为核心的监管制度变革,鼓励线下制造业企业设立线上营销店铺。鼓励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企业形成产业链和供应链发展格局。鼓励跨境电商平台形成国际竞争优势,打造国际化的跨境电商平台。积极扩大跨境电商领域的开放,引进境外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用境外资源销售境内产品。到2018年,我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全市走在前列。
3. 培育发展电子商务园区。依托我区的产业和区位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建设特色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吸引电商平台、应用、服务、物流、支付等企业集聚发展。构建中国中部电商港、南部电商园、苏宁电商园及河南网商园为主的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布局。
4. 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体系。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采取企业主导、市场化经营、政府支持的方式,鼓励行业骨干企业、重点产业集聚区和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建设对全区产业发展起带动作用和服务支持作用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加快培育装备制造、农产品、食品等行业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支持平台企业做大规模、提升品牌,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力争在全省、全国范围内成为行业领军电商平台。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特色细分行业门户网站,并逐步转型升级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增强资源整合能力;支持专业批发市场和大型经营企业开展大宗商品网上现货交易,培育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中小网商和便民服务类电子商务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在二七设立运营、物流、研发、客服及结算等功能中心,带动提升我区电子商务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5. 全面开展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创建。持续推进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建设,围绕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各类经营主体、优秀人才,选取具有产业代表性、行业领先型、模式创新型的典型示范,以示范企业、示范园区、示范教育基地、示范乡镇和领军人物创建为主体,构建我区电子商务示范体系,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营造氛围,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多区域、多模式、多元化、全方位的电商发展态势。
6. 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引导有条件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与国内和省、市知名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深耕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电商平台,鼓励创业农民应用电子商务,扩大就业创业渠道鼓励发展“网订店取”、“网订店送”以及社区便民自提柜等新型商业模式,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与骨干物流配送企业、连锁商业零售企业、居民服务企业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居民生活需求快速响应、自动衔接。培育社区电子商务服务品牌企业,提高社区居民电商服务专业化、便利化。
积极培育本土电商企业,帮助其做大做强。通过协会招商,吸引国内外跨境电商入驻我市,提高落实转化率。根据产业特色建设电商园区,吸引电商平台、应用、服务、物流、支付等企业集聚。鼓励京东等知名电商、物流、支付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或运营中心。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重点实施涉农电子商务与消费者对接等示范项目。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县(镇)。到2018年,力争全区省级、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在全市占重要比例。
(五)“互联网+”高效物流
搭建社会化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建设智能仓储系统和物流配送调配体系,打造智能化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推进大通关建设,优化物流运作流程,全方位提升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关键环节的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1. 构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发挥互联网信息集聚优势,聚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鼓励骨干物流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搭建面向社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鼓励骨干企业建设行业专业物流服务平台,支持物流园区整合资源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各类可开放数据的对接机制,加快完善物流信息交换开放标准体系,推动各类物流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
2. 建设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在各级仓储单元积极推广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仓储设施与货物的实时跟踪、网络化管理以及库存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货物调度效率。鼓励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效率,提高各类复杂订单的出货处理能力,缓解货物囤积停滞瓶颈制约,提升仓储运管水平和效率。
3. 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加快推进货运车联网与物流园区、仓储设施、配送网点等信息互联,促进人员、货源、车源等信息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货车空驶率,提高配送效率。鼓励发展社区自提柜、冷链储藏柜、代收服务点等新型社区化配送模式,结合构建物流信息互联网络,加快推进到村的物流配送网络和村级配送网点建设,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鼓励骨干企业建设行业专业物流服务平台,支持物流园区整合资源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重点依托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实施智能物流设施升级工程。到2018年,打造1—2家智慧物流园。
(六)“互联网+”公共服务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消费成本。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1. 大力推动E—政府建设。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大力推动 “五单一网”制度改革,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大力推进办事流程简化优化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扎实推进网上办理和网上咨询,逐步构建实体政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相结合、相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实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一站式”网上办理,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全流程”效能监督,逐步转变政府门户网站功能,形成品牌一体化、服务规范化、体验便捷化、建设集约化、资源共享化的覆盖全市的政务服务网。加快推进政务新媒体建设发展,进一步完善社情民意沟通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诉求和公众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管理服务水平。
2. 发展社区服务新业态。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社区服务,加快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在物业、餐饮、娱乐、家政等领域应用,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文化、媒体、生活资讯等服务,规范推广在线租房、停车服务、闲置物品交易等新业态。重点推广基于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城市服务,加快建设集网上申报纳税、移动申报纳税、医院挂号预约、交通路况查询、出入境办理、机动车年审预约等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便民服务窗口,通过便捷化的社会公共服务,提升城市人居幸福指数。
3. 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积极推动智慧医院试点建设,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支持区级重点医疗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大力推动居民病历和诊疗信息共享,加快推进市民健康档案双向转诊、智慧片医、区域医疗联合体卫生健康服务等试点示范应用。建立健全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加快推进公共卫生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传染病防治、症状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充分利用市级卫生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医疗信息在医院、养老机构、社区等不同单位之间的联通共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配合做好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工作。
4. 促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充分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以智能终端和12349养老服务热线为纽带,以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云平台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点为支撑,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看护护理、健康咨询、紧急救助、家政预约等居家养老服务。完善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库,积极推进养老、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互通互联,提高养老管理服务水平。结合建设智慧社区,提供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开展基层民政、政策咨询、办事指南、街道地名查询、社区综合服务以及社区治理等内容,逐步实现养老服务平台向综合服务平台转变。到2018年,建成1家区级智慧健康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两个智慧养老试点社区。
5. 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放的优质教育资源中心,加强对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发展“教育服务平台+数字课程资源+移动学习终端”的教育模式,开展智慧学校建设试点,拓展网络教学空间,推动区域特色资源和校本资源的建设与开放,实现各级各类教育数据和资源的整合共享和按需推送,营造“教育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的现代教学模式。完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网络培训及在线教育服务体系,面向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开放式在线课程,探索建立各类成人教育课程学分和学习成果相互认定、转换机制,支持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市民的终身教育。
6. 推进智慧化旅游服务。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乡村旅游点建设,推荐辖区星级酒店、A级景区、A级旅行社入选市旅游局智慧酒店、智慧景区、智慧旅游行试点项目。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旅游企业推进无线网络建设,率先实现景区(点)免费WiFi全覆盖。指导各景区(点)开设自主运营网络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加强旅游宣传、商品推介、线路导航等。指导协助樱桃沟景区管委会推进樱桃沟省级乡村旅游信息化示范村建设,力争早日通过省旅游局验收。
7. 拓展在线社保服务。积极开展网上社保办理、个人社保权益查询等互联网应用。加快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劳动调解仲裁、就业信息监测、劳动用工备案等应用系统建设,推进劳动力供需有效对接,促进社保、就业、劳动监察等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作,加快实现从招工录用到解除终止合同、从失业登记到就业服务、从参保到待遇发放的“一站式”服务。大力推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业务的信息资源共享和网上服务整合。
8. 开创公共文化服务新局面。参考我区实际需要,依托“中原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在全区建成具有“互联网络+移动终端”立体式服务平台,融“线上平台、线下体验、终端服务”于一体。探索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式,实施辖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项目,为我市智能化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文化馆建设提供建设性的经验和积极探索。以区两馆、乡镇(办)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依托,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应用于现有平台的更新和升级,强调电子报刊、网络广播、IPTV、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介产业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创新引领地位,使之成为辖区舆论引导、城市(区域)文化传播、城市(区域)形象构建中的支柱力量,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依托成熟社区,力争建设区图书馆分馆2个,每个分馆配备图书不少于5000册,争取实现24小时自助图书馆零突破。
9. 大力推动税收服务模式创新。加快构建业务全覆盖、服务全方位、标准全开放的在线税务服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便捷、高效涉税业务办理和查询服务。建设综合治税信息应用和智能化税收风险管理平台,建立税务数据开放服务和应用创新中心,创新税收管理模式,提升税收征管质效。重点建设网上办税服务平台、移动办税服务系统等。到2018年,形成网上办税服务为主体的纳税服务新格局。
(七)“互联网+”城市治理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城市治理领域的深度应用,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模式,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1. 全面推进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建设。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全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积极打造互联网应用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努力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立健全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和网络体系,加大对食品药品生产加工、流通和市场准入的监管力度。到2018年底,完成辖区约150家大型餐饮单位、学校食堂、托幼机构“明厨亮灶”工程。加大监控建设力度,提高监控建设质量,扩大视频监控覆盖面,健全公共安全跨部门、跨地区视频图像信息采集共享体系,构建全天候、全方位的防范网络。配合做好全市统一的视频感知网络建设、公安反恐合成指挥平台建设、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完善灾害预警监测信息网络和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卫生防疫等公共危机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2. 加快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充分整合城市交通、应急指挥、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管理资源,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互通互享,引入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建设云到端的智慧城管支撑体系、环境秩序与执法资源感知体系、综合应用体系,构建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物联网平台。推进市政管理、环卫管理、公用服务、行政执法等智慧化技术应用。积极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多元发现机制,面向社会公众推广全民城管,打造服务型、开放型城市管理新模式。
3. 大力推动智慧交通建设。配合做好全市智慧交通行业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推动政府部门和企业服务性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搭建面向公众的便民服务平台,采集实时停车泊位信息,发布停车诱导动态信息,推行覆盖多种出行方式的“一站式”服务。完成我区充电桩使用管理智能化系统建设任务。
4. 大力推动智慧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智能监测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分析,配合做好监测站点优化布局和监测污染物种类增加等工作,形成全天候、全覆盖、多层次的智能多源感知体系。配合建立环境信息数据共享机制,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推进区域污染物排放、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等信息公开。完善污染物监测及信息发布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面向公众的在线查询和定制推送。完善环境预警和风险监测信息网络,提升重金属、放射源、危险废物等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八)“互联网+”大数据
大力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市,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1. 统筹规划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做好全市政务骨干环网建设工作。加快完善全区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基础信息资源和信用、健康、就业、社保、国土、农业、城乡建设、企业登记监管等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企业、政府等数据资源和平台设施,建设区域性、行业性数据汇聚平台,加强对互联网重要数据资源的备份及保护。
2. 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全社会公共数据开放。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全面贯彻落实《郑州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郑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13号),建立健全区级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厘清各部门数据管理及共享的义务和权利,建设全市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强化对政府部门数据的统筹管理,落实数据开放和维护责任,建设全区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制定公共机构数据开放计划,推动公共机构数据资源安全有序开放。通过政务数据公开共享,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主动采集并开放数据。
3. 深化政务大数据应用服务。运用大数据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技术,实现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透明化管理,促进政府简政放权、依法行政。用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动行政管理流程优化再造,推进商事服务便捷化。提高市场监管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开发各类便民应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有关执法部门间的数据流通,强化对妥善应对和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数据支持,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推动构建智能防控、综合治理的公共安全体系。建立宏观调控数据体系,及时发布有关统计指标和数据,强化互联网数据资源利用和信息服务,加强与政务数据资源的关联分析和融合利用,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4. 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积极配合做好互联网金融、数据服务、数据材料等新业态的培育服务工作,提升相关产业大数据资源的采集获取和分析利用能力,充分发掘数据资源支撑创新的潜力,带动技术研发体系创新、管理方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推动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融合和协同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创新发展和信息消费扩大,探索形成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 提升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积极参与大数据产业发展,加强与辖区中船重工713所、京莎鞋业电子商务产业园、郑州科技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组建大数据开源社区和产业联盟,促进大数据协同创新。支持企业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数据分析发掘服务、技术外包服务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鼓励企业和公众发掘利用开放数据资源,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大数据产业共性、关键或前瞻性技术的研发,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切实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做好大数据平台及服务商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评测、应用安全评测、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
四、2016年实施方案
1.“互联网+”创新创业方面。实施“综合体建设、主体培育、招才引智、金融助推、双创护航”五大工程,加快企业、人才、资金、服务等要素聚集聚变。重点做强创新创业载体,认真谋划推进与郑州大学、七一三所等教科研单位的深度合作;加快4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力争“U创港”、“互联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综合体做优品牌。继续落实创新创业配套扶持政策,抓好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创新创业扶持基金的规范运行。积极聚才引智,大力引进培育一批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着力推动企业技术革新,帮助重点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研发团队。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把创新创业打造成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物流方面。强化电子商务产业集聚效应,推广京莎鞋业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商化改造模式,促进传统商贸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南部电子商务产业园、河南网商园三期等项目建设。主动融入国际物流枢纽建设,高标准谋划、培育现代物流产业,推进平安智慧物流园等项目落地、苏宁智慧物流园等项目投产运营。推广京莎鞋业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商化改造模式,促进传统商贸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
3.“互联网+”文化旅游方面。探索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式,实施辖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项目,为我市智能化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文化馆建设提供建设性的经验和积极探索。2016年度,依托成熟社区,力争建设区图书馆分馆2个,每个分馆配备图书不少于5000册,争取实现24小时自助图书馆零突破。以“樱桃沟4A级景区创建”为目标,统筹景观改造、产品开发、文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率先实现景区(点)免费WiFi全覆盖,打造全新旅游品牌。推进樱桃沟省级乡村旅游信息化示范村建设,着力促成樱桃沟文化旅游小镇等高端生态项目签约落地,推进老家印象休闲旅游度假区、长安古寨悦榕庄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产业基础。
4.“互联网+”政务网络和大数据方面。以“中国二七”门户网站群为基础,实现政务信息统一发布、网上公开,实现办事事项的网上流转、联合审批、实时监察、信息分析、绩效评估、日常办公,为市民、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继续加强我区电子政务内、外网骨干环网建设,建成区、乡镇街道各局委、村(社区)三级联动的综合型公共服务平台。继续加强“五单一网”网络平台建设优化工作。逐步转变政府门户网站功能,形成品牌一体化、服务规范化、体验便捷化、建设集约化、资源共享化的覆盖全区的的政务服务网。
5.“互联网+”公共服务方面。加大互联网与餐饮服务业的融合,完成辖区30%大型餐饮单位、学校食堂、托幼机构“明厨亮灶”工程,约40家。以社区为基础,以智能终端和12349 养老服务热线为纽带,以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云平台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点为支撑,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围绕四项任务、运用“OLOI”模式,逐步完善行政服务大厅“互联网+”建设和大数据、云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库建设,依托全市“四级联动”行政审批系统推动我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
6.“互联网+”税收方面。积极拓展“互联网+税务”应用,开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缴税和微信预约排队叫号功能,配合省、市局建设全功能电子税务局。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建设现代化的综合展示平台。建设涉税资讯发布系统,打造全方位的在线服务平台。
五、保障支撑
(一)加强组织领导
本实施方案由二七区“互联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实施。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要主动作为,大胆探索,推动“互联网+”发展。要加强学习交流,积极借鉴先进地区和发达城市 “互联网+”融合应用的成功经验。要深化开放合作,注重利用市场力量推动“互联网+”行动实施。要合理定位、循序渐进,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投资。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建立“互联网+”财政投入机制,用好国家、省、市各项扶持政策,立足我区实际,创新扶持方式,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在财政政策、土地利用、投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市场化方式,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互联网+”行动计划,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大总部经济扶持力度,对在我区设立总部的互联网企业、将注册地和纳税地迁入我区的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区域总部、将总部从外地迁入我区的互联网上市公司,结合其经济社会贡献情况,向上级争取政策性补贴。加大政府部门采购云计算服务的力度。
(三)强化安全保障
1. 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培育网络信息安全环境和文化,大力宣传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增强政府、企业、用户各个层面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把信息安全保障贯穿“互联网+”行动的全过程,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信息安全保障责任。
2. 加强互联网网络安全的应急管理能力。提高重大活动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推进公共网络环境治理,配合开展木马和僵尸网络专项打击与常态化治理,铲除计算机和手机病毒利益链,组织开展网络安全联合应急演练,加强对重要联网信息系统的安全监测。
(四)培育人才队伍
加大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力度。配合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完善我区聚才计划,着力提升各类人才平台和产业平台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承载能力,围绕“互联网+”发展需要,大力引进掌握核心技术资源、带动新兴学科发展、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紧缺人才。加强培养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文化创意等产业人才。
(五)强化督查考核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根据本实施方案,围绕重点领域,研究提出本部门的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年度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政策保障措施等,报送二七区“互联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纳入全区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年度“互联网+”建设工作的考核依据。
附件:重点工作分工
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3月28日印发